烯烃催化净化技术
技术背景与简介
烯烃(特别是乙烯和丙烯)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原料,在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。烯烃消费量的60%以上用于聚烯烃原料,聚烯烃工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石化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。然而随着聚烯烃催化剂技术的不断升级换代,催化性能不断提高,但是这些新型高效聚合催化剂不仅昂贵的多,而且非常敏感,它们的活性受到烃或氢原料中存在杂质的严重限制,要求聚烯烃原料为“聚合级”烯烃,具体如下表所示
催化剂 | 络合Ⅱ型 | N型 | 第四代高效催化剂 |
丙烯(%) | ≥97 | ≥99.5 | ≥99.5 |
双烯烃(10-6) | ≤5 | ≤1 | ≤50 |
炔烃(10-6) | ≤5 | <1 | <5 |
乙烷(10-6) | <1000 | ≤5000 | ≤200 |
乙烯(10-6) | <1000 | ≤5000 | ≤100 |
H2O(10-6) | <10 | 2~5 | ≤2 |
O2(10-6) | <10 | ≤2 | ≤2 |
CO(10-6) | ≤5 | ≤1 | ≤0.03 |
CO2(10-6) | <10 | ≤4 | ≤5 |
S(10-6) | ≤3 | <1 | ≤1 |
COS(10-6) | <0.1 | ≤0.02 | |
As(10-9) | ≤30 | ≤30 |
目前,国内大型聚烯烃工业生产装置大多采用引进国外成套装置的方式,为保证产品的高性能、高产量,均采用进口高效净化催化剂对原料烯烃进行净化,大大增加了我国烯烃工业的生产成本。随着煤制烯烃和重油催化裂解制烯烃示范装置实现工业化运行,正在、计划新建煤化工制烯烃装置多达40多套,烯烃原料多元化率达到20%以上,本技术产品在石化领域和煤化工领域的市场需求量很大,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。
关键技术指标
脱硫吸附剂 | 脱砷吸附剂 | 脱CO催化剂 | 脱氧吸附剂 | 脱醇醚吸附剂 |
温度:室温-60℃ 压力:0.5-4Mpa [H2S]in:5-10ppm [H2S]out:≤0.1ppm GHSV:≤3000 h-1 LHSV:2-10 h-1 | 温度:室温-100℃ 压力:0.5-6Mpa [AS]in:30-1000ppb [AS]out:≤1ppb GHSV:≤10000 h-1 LHSV:2-10 h-1 | 温度:室温-60℃ 压力:0.5-5Mpa [CO]in:5-10ppm [CO]out:≤0.03ppm GHSV:≤3000 h-1 LHSV:2-10 h-1 | 温度:室温-100℃ 压力:0.5-4Mpa [O2]in:5-10ppm [O2]out:≤0.1ppm GHSV:≤2000 h-1 LHSV:2-8 h-1 | 温度:室温-60℃ 压力:0.5-4Mpa [A.E.]in:10ppm [A.E.]out:≤0.1ppm GHSV:≤3000 h-1 LHSV:2-10 h-1 |
推广应用情况
上海石化、燕山石化、广州石化、扬子石化、武汉石化、四川石化、上海赛科、台湾台塑等大型石化企业,同类型催化剂市场占有率大于30 %。
资源优势
Ø 聚烯烃催化技术与高性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
Ø 全国石化行业烯烃聚合催化及过程工程实验室
Ø 上海市聚烯烃催化技术重点实验室
Ø 上海市聚烯烃合成技术及过程控制专业技术服务平台
Ø 全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(理事长单位)
Ø 上海改性塑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(牵头单位)
合作方式
推广应用
上一篇:成果推广:氯化废气分子捕获与资源化集成工艺 下一篇:海洋污染物自动监测系统